逐步走向标准的仓储物流
GGII数据显示,受制于前些年整体大环境等不利因素影响,中国智能仓储市场同比增长较为缓慢,一度从2017年的30%降为2019年的不到8%。
但中国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和中国物流业的崛起为仓储业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市场需求,加上制造业、商贸流通业外包需求的释放和仓储业战略地位的加强,相较于当前的“需求”,未来智能仓储具有更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到2023年,智能仓储市场规模有望达1650亿元。
2014-2023年智能仓储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数据来源: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
而中国智能仓储的不断发展,其标准化程度越来越高,技术难度降低的同时,进入的玩家也越来越多,从2010年的1.67万家增长至2019年的6.02万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31%。
硬件趋于同质化
针对仓储的产品主要有立体库、堆垛机、穿梭车、各种AGV、智能叉车等;针对输送线的产品主要有各种输送机(皮带输送机,滚筒输送机、链条输送机等)、分拣机器人、码垛机、各种提升机(循环、往复等)等,此外还有轨道小车、气动传输等适合于特殊场景的智能物流产品。
而且近年来,单单在AGV这一单一设备上,国内就出现了诸如视觉SLAM、激光SLAM等多款产品,但产品出现后其价格却在快速下降,这就从侧面反应出当前的智能仓储设备同质化问题突出。
正如井松科技总经理姚志坚所说的那样,我认为国内最大的问题在于同质化竞争,很多厂家看到新技术出来没有去创新而是去模仿,新产品一两年的时间遍地都是,我们认为国内行业应该把创新放在前面,尽力去开拓自己的市场。
此次工博会,井松科技展出了两款应用,一是最高可达8米的堆高叉车AGV,堆高叉车AGV因为其在一定高度的时候重心可能发生偏移,同时因为伸缩的升降结构,导致经常会出现前叉偏移,一直是业内的难点和痛点。
而井松的堆高叉车AGV在前叉部分采用光电传感器、位移编码器等进行二次的高度定位,保证精度的稳定。
另外一款则是新品——攀爬机器人,这款攀爬机器人解决的是线边仓的自动存取,其底层逻辑有点类似于今年很火爆的箱式机器人,但于箱式机器人的区别在于,箱式机器人采用AGV自身有升降功能,可以同时进行多个料箱的存取,而攀爬机器人则是在货架边缘加装导轨,机器人用链条升降到合适位置进行存取,且只能一对一。
但这款攀爬机器人的优势在于,其力的反馈也同时通过链条传递到了两遍的货架,最大程度上保证AGV长时间的精度和稳定性不受影响。
软件实力尚有不足
第二个问题,在于软件。现阶段还是有一些集成商的软件能力并不强,在面临一些需求的时候还是需要对外购买WMS等软件工具。
业内人士表示:“首先,软件能力和企业的时间积累有很大关系,国外厂商如村田、大福、德马泰克、胜斐迩等都有大几十年乃至上百年历史,而我国最早的北起院这种国字号企业也不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才开始真正项目落地,而且他们也没有完全的市场化,软件能力的积累并没有快过国外同行。”
更遑论,中鼎集成、今天国际这种“晚辈”,其软件能力在现阶段和国外同行还是有较大差异。所以,在一些大型项目上,他们必须求助专业的WMS厂家,如富勒、Infor、曼哈顿、唯智等。
其次,国内的仓储集成商企业多是从传统的硬件上衍生出来,例如来自仓储货架类的上海精星、音飞货架、江苏六维,TGW类的东杰智能等。
下游行业开拓不足
从自动化立体库建设数量看来,GGII数据显示,2019年自动化立体仓库保有量6000座左右。其中,电商/快递、零售、冷链行业等服务领域需求增速明显较工业制造领域强劲,服装、新能源等新兴行业亦开始发力。
2017-2019年自动化立体仓库数量行业分布情况(单位:座,%)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高工产研机器人研究所(GGII)整理
细细分析,在增长较为明显的几大下游行业中,电商、零售仓要求的是效率,新能源仓要求的是安全,服装仓要求的是周转,冷链行业则最为复杂,如何解决低温情况下设备的稳定运行和第三方物流与生鲜产品季节性存储的问题将是重中之重。
以冷链物流为例,虽然盒马生鲜、叮咚买菜、美团到家等风口一直在吹,但行业增速却并不快,或者说,这个增速配不上他的风口,那么这是为何呢?
业内人士表示:“增速不快,原因是因为冷链有它的特殊性,一是对环境的要求比较高,二是对成本也要比较高,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目前还没有一个真正的能适合冷链行业的一个自动化的解决方案。”
综合来看,现在的市场虽然表现出来同质化严重,实际上市场已经从单一的产品向整体解决方案和细分行业的专业技术方面发展,从而体现出做设备的厂家不仅需要车辆还需要WMS、WCS以及非标定制等各方面的能力才能为客户提供优质的服务。也只有这些综合实力的企业才能最终成活下来。
● 自主移动机器人产业发展蓝皮书全球首发:5G时代下AMR再定义● 2020高工机器人•上海工博会系列活动最全参与攻略● 移动机器人强势霸屏工博会!!!